👕 舊衣去哪了?揭開台灣舊衣回收的真相與再生轉機
2025-05-11
每年,台灣有超過7萬公噸的舊衣進入回收系統,這看似是資源再利用的好消息,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問題。
你捐出去的舊衣,真的「有被需要」嗎?
❌ 回收 ≠ 被使用
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將衣服投入舊衣回收箱,就等於為環保盡一份心力。但事實上,大量舊衣被出口至東南亞或非洲,部分無法販售的舊衣則最終進入掩埋場或焚化爐。
主因是:品質參差不齊、材質混合難以再製、全球二手市場已飽和。
♻️ 舊衣新生,創造永續價值
幸好,台灣已有一些設計品牌正在逆轉這股浪費潮流。像是KARUS 所推出的「再衣筆(Dressed Pen)」,便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循環創新案例。
再衣筆回收來自台灣本地的舊成衣與工業布料邊角,經過分類、粉碎、壓製成板後製成筆身。不進行染色、無塑料結構、筆芯可更換,每支筆平均減少約0.03 公斤的紡織廢棄物,也大幅降低水耗與碳排放。這不僅是一支筆,更是一本「資源如何被延續」的生活教材。
🌍 ESG 時代下,企業與個人都不能缺席
隨著 ESG(環境、社會、治理)逐漸成為企業指標,如何將永續行動落實於實體產品中,是下一個關鍵。再衣筆不僅提供企業制服回收轉製服務,還可客製品牌 LOGO 與永續說明卡,協助企業在會議、禮贈、員工紀念中落實減碳行動。
✅ 消費者能做什麼?
不盲目丟衣,優先捐贈品質完整、有使用價值的衣物
支持有明確回收流向與再利用設計的品牌(如再衣筆)
選擇可回收、可替換、可長期使用的生活物件
在這個資源有限、氣候危機加劇的時代,每一件舊衣的去向都代表著我們對地球的態度。而每一支再衣筆,都是從浪費轉為再生的一次溫柔行動。
選擇不只是丟或不丟,而是選擇創造新的可能。